繼派拉蒙 (Paramount) 後,芬蘭科技公司 Nokia 再次擴大專利貨幣化戰略。Nokia 已在美國德拉瓦州聯邦法院對 Warner Bros. Discovery (WBD) 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Nokia 指控 WBD 旗下的串流服務(如 Max)侵犯其 13 項與影像編碼、解碼及壓縮相關的關鍵專利。Nokia 表示,這些技術對於提供高畫質串流服務至關重要。
Nokia 在聲明中指出,自 2023 年起即試圖與 WBD 協商授權事宜,但未能達成協議,迫使其採取法律行動。此次訴訟是 Nokia 繼控告派拉蒙 (Paramount)、宏碁 (Acer)、華碩 (Asus) 等公司後,針對影像串流技術的最新一波全球性專利執法行動。Nokia 尋求未具體說明的金錢損害賠償。
這起訴訟看似單純的侵權糾紛,實則反映了當前全球專利戰略的幾個重要趨勢:
📈 趨勢一:Nokia 的「專利貨幣化」轉型
Nokia 早已從手機製造商轉型為全球領先的技術研發與專利授權公司。其龐大的專利組合(尤其在 2G/3G/4G/5G 通訊及影像編解碼領域)已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此次訴訟並非獨立事件,而是其全球專利貨幣化 (Patent Monetization) 戰略的一環。Nokia 正有系統地將其專利「武器庫」瞄準新興的科技應用領域——串流媒體。
🛡️ 趨勢二:核心爭議「標準必要專利」(SEP)
報導中提到的「影像編碼/解碼」(如 H.264、H.265/HEVC 等)技術,是現代串流媒體無法繞過的標準必要專利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 SEPs)。
什麼是 SEP? 為了讓不同廠商的設備(如手機、電視)能互相溝通,產業需要制定「標準」。SEP 就是實現這些標準「必要」的專利。這代表 WBD 無法不使用這些技術。因此,訴訟的真正核心不是「有沒有侵權」,而是「授權金怎麼談」。Nokia 依據 FRAND 原則(公平、合理且非歧視)有義務提供授權,但雙方顯然在「合理」的價格上無法達成共識。
⚔️ 趨勢三:實施者 (Implementer) vs. 創新者 (Innovator)
這起案件是「技術創新者」與「技術實施者」之間的經典衝突:
創新者 (Nokia): 投入巨額研發成本開發底層技術。
實施者 (WBD): 使用這些技術來提供面向消費者的服務(串流內容)。
WBD 自 2023 年開始談判至今未果,可能也運用了部分實施者採用的**「效率侵權」(Efficient Infringement)** 策略——即故意拖延授權,將訴訟成本和時間納入商業考量,直到法院判決或被迫達成較有利的和解。
🌍 趨勢四:「內容為王」的新戰場
過去,串流媒體的戰爭是「內容為王」。但 Nokia 的行動(包括先前控告派拉蒙、與 Amazon 和解)表明,「技術」正成為串流戰爭的第二戰場。
所有提供內容的平台,無論是 WBD (Max)、Paramount+ 還是 Netflix,都必須意識到其服務背後的技術專利成本。Nokia 正透過這一系列訴訟,向整個行業傳達一個訊息:使用技術,就必須付費。這預示著未來串流媒體的營運成本,將需額外納入高昂的專利授權金。